農博雜誌vol.06.P2.jpg    

    

    快活如仙----清茂農場

 

     「潮農伸展台」最初有個目的:「我也想認識這個農夫!」要是有人這麼覺得,這個單元就有價值了。到訪農博92萬人當中,你也是其中之一嗎?穿梭農公園,穿著背心的志工裡,你認出幾位雲林農夫呢?

 

    

    搧海風地帶的傻農夫

    雲林最偏遠的口湖鄉小農王貴仙與馬意如,也是農博導覽志工之一。頭一次認識王貴仙,是在上下游新聞市集(www.newsmarket.com.tw),攝影師張良一為王貴仙、馬意如拍攝人像照,在上下游寫了一篇<自然農法種稻,日光曬穀—王貴仙的堅持>。黑白照裡的王貴仙穿著印有「憲兵」的上衣,肩臂套上碎花袖套,長髮盤成髮髻,一腳高一腳低跨出田埂,肢體動作顯得比尋常人大。

 

    這幅影像深深觸動我的心,「農民最大」所要傳達的是什麼?在數十幅農民群像裡,這張「農民最大總統府」付之闕如的黑白照裡,我找到答案了--「在最缺水、土壤最貧瘠的地方務農。」我總覺得口湖鄉這片搧海風的苦地上,還願意用自然農法這款吃力不討好的方式種田的人,真的又傻又呆又可愛。先天性小兒麻痺的王貴仙,靠他還使得上力的一隻手、一條腿種田,在地層下陷的口湖耕作,家家戶戶魚塭、田地裡多半鑿有地下水井,可是王貴仙實在不願加重土地負擔,他的播種日期,硬是延後人家約2個月,等啊等,等到濁水溪幾乎枯竭的黑水土膏終於沿著支流來到口湖,他才準備插秧。

 

 

農博雜誌vol.06.P1.jpg  

 

    

    「濁水溪的礦物質、養分特別豐富,比用地下水灌溉來的健康。」王貴仙堅持著。因此9月才收第一期稻作,隔年1月收第二期,兩期稻作分別經過68月颱風、10月後的東北季風考驗,最可怕的是「一半以上的米,被鳥吃光光」,當然了,放眼望去只有他的田裡有稻子時,鳥不吃他的吃誰的?

 

    親友看不過去他「任性」種田的行徑,嘲諷的、勸說的、搖頭嘆氣的,「十幾年來沒停過」,他說。千萬不要以為王貴仙不懂農事,他是扎實科班出身的農家子弟,父親畢業自北港農工,是早年少數擁有高職學歷的農家子弟。王貴仙一路讀到嘉義農專(現為嘉義大學)專業知識加上自小務農,畢業兩年就獲選雲林縣十大青年農民評比第一名。師長教王貴仙合理化施肥,這個不受教的年輕農夫卻堅信,天地萬物自有生存機制,他種稻米、蒜頭、芋頭,不施化肥、不噴農藥,讓又鹹又強的海風,幫他淘汰抵抗力差的植株,所以活下來的作物,都能獲得充足養分,「雲林蒜頭全台最嗆辣,不是沒有道理。」他說。

 

 

農博雜誌vol.06.P3.jpg      

 

 

  真愛種出來的如仙米

    14年前,王貴仙在網路聊天室結識馬意如的姐姐,頭一次見面時,馬意如被拉去作陪,想不到就牽手至今。「當時我問王貴仙,當農夫很閒嗎?怎麼整天泡聊天室?」馬意如止不住笑意說。王貴仙接話:「農夫很難交到新朋友ㄟ,而且妳不知道種田也有農閒的時候嗎?」馬妞漸漸感受到庄稼郎的單純直爽,她辭去飯店工作,走出冷氣房,跟著王貴仙開小貨車,跑遍全台灣收購無毒水果,在公路旁叫賣,還在永和開了「清茂水果行」,當時他專門蒐購不施化肥、農藥的水果,邀請市場太太小姐試嚐果肉不太紅的醜西瓜,「水果甜沒什麼希罕,催肥就辦得到,吃得到果實的香氣才是好滋味!」他的挑瓜哲學漸漸打開名氣,生意愈來愈好。

 

    六年多前父親去世,王貴仙帶著馬妞回鄉接手四公頃農地,用自然農法種稻子,不用農藥、化肥和除草劑。在口湖這個保守的農鄉,他的種稻方式和觀念實在太前衛、做法也太顛覆,不但惹來鄰居謾罵、街坊冷言冷語,甚至有父執輩拿著棍子追打他!先天性小兒麻痺導致王貴仙的雙手無法高舉,只要長時間在烈日下工作就很容易抽筋,每天得喝掉8公升檸檬鹽水補充電解質。即便如此,王貴仙還是堅持日光晒穀,為了不讓稻穀水分太快晒乾,影響口感,鋪在門口埕的稻穀比別人高上許多。從早上八點開始,每小時得掄起耙子幫稻穀翻身換面,老人笑他「稻穀疊得比床還高。」王貴仙和馬意如的台農11號「如仙米」,不晒足七、八天是不出貨的,「吃起來才有陽光的味道。」你看他多固執!

 

 

農博雜誌vol.06.P4.jpg    

 

 

    再窮,也要自然無毒

    他的稻田生態豐富多樣,但辛勤的付出卻和回報不成正比。第一年不懂通路,只賣出兩、三百斤米,剩下的只好全數繳交公糧,賺來的錢幾乎全用來幫家中還債,身上經常只剩幾十元硬幣,三餐窮到拔田邊鬼針草當青菜。

 

    陽曆三月,觸目可及盡是浸在田水裡的秧苗,我們來到口湖下崙村找王貴仙,他笑嘻嘻又帶著歉意說:「清明前我就會插秧了!沒有稻田給你們拍耶。」他頓了一下:「這樣吧,我來介紹田裡雜草給你們認識!」。扛起特製尖嘴耙跳進田裡,王貴仙迫不及待告訴我們:「這視野菠菜,那是狗牙根,這一株野芫荽,都是好東西哦!」

 

    慣行農人向來除之而後快的雜草,王貴仙卻向我們一一獻寶介紹。他一邊描述野草的特徵和口感,一邊用自創的「老公公壓草法」,舉起自行改良的輕便鋤頭壓斷雜草覆蓋土表。累了,下巴還可以頂著鋤頭站著休息,遠遠看就像「老公公」。他說,雜草是老天爺送的天然肥料,每種草繁殖方式不同,有些斷莖原地覆蓋就好;有的要連根剷斷,拋在蒜葉上離土曝曬,才不會繼續蔓延。

 

 

農博雜誌vol.06封面.jpg 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 雜誌封面

 

 

    陪你走一輩子田間小路

    3.5公頃的蒜頭田,王貴仙用自製液肥補充植株營養,成分是過期的乳酸菌、奶粉和黃豆粉,稀釋噴灑後自然分解,變成胺基酸。他解釋:液肥有糖分,黏黏的,小心避開葉子,對準根部附近的土表。王貴仙拿出「一通改三通」噴液連接管,說:「背一桶液肥25公斤,背久了肩膀真的很痛,就算噴完,桶子還是重得要死,不如改裝一下,我跟馬妞一起走、一人噴一邊,不但節省一半時間,還可以聊天。」

 

    口湖的風送過來兩人窸窸簌簌的話語,聽不甚真,我不打算打擾他們,在農路上靜靜等待。回鄉即將第7年,彼此陪伴快15年,我在心裡想,沒說出聲:「馬妞,要一直陪伴仙ㄟ走下去哦!就像現在這樣。」當農夫的朋友,能做的,就是大口吃米飯,把農人種出來的心意,一粒一粒咀嚼,好好吃下肚。

 

 

 

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王貴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