堅持不用地下水灌溉日光曬米得如仙伴侶 

上下游1.jpg  

      本文摘要:「這不是看天吃飯,什麼才是看天吃飯?」在雲林口湖種稻米的王貴仙,為了不讓家鄉地層下陷問題擴大,就是不用地下水,寧願多花3個月時間等待濁水溪水來灌溉;別人的二期稻都要收割了,他還在曬一期稻作的米。親友都當他是傻子,但交往14年女友不離不棄,成了風頭水尾的口湖鄉,最動人的「如仙」故事。(圖:王貴仙與女友。攝影/林慧貞 )

 

         「這不是看天吃飯,什麼才是看天吃飯?」在雲林口湖種稻米的王貴仙,為了不讓家鄉地層下陷問題擴大,就是不用地下水,寧願多花3個月時間等待濁水溪水來灌溉;別人的二期稻都要收割了,他還在曬一期稻作的米,還把米堆得「跟床一樣厚」,接受日光浴、用一周以上時間慢慢曬乾。親友都當他是傻子,但交往14年女友不離不棄,陪他「撩落去」,如今成了風頭水尾的口湖鄉,最動人的「如仙」故事。

 

堅持用濁水溪灌溉別人收割他插秧

 

上下游2.jpg

          (攝影/林慧貞) 

    來到口湖鄉,不難看到與地面平行的住家窗戶,這裡是台灣地層下陷最嚴重的鄉鎮之一。因位處「風頭水尾」,濁水溪支流流經時間太晚,水量也不夠豐沛,幾乎每塊魚塭、田地都有地下水井。但王貴仙硬是要等到6月溪水來時,別人都已經收割,他才準備插秧,「濁水溪有很豐富的礦物質、養分,比用地下水灌溉來得健康。」但代價是「一半以上的米,被鳥吃光光,」因為整個口湖鄉,只有他的田地還有稻子。 

    現年45歲,紮著馬尾、綁著頭巾下田的王貴仙,看似新潮,但他是道道地地的農家小孩。他的父親就讀北港農工,是當時少數擁有高職學歷的農家子弟,他也遵照父親願望,一路讀到嘉義農專(現在的嘉義大學),專業知識加上從小務農的經驗,他農專畢業兩年,就獲選雲林縣十大青年農民評比第一名。 

    但農專教王貴仙要合理化施肥,鄉間卻篤信:「種田無師父,用肥堵得有。」不過王貴仙認為,天地萬物自有一套生存機制,他種稻米、蒜頭、芋頭,不施化肥、不噴農藥,強勁的海風,淘汰貧弱的植株,能夠生存下來的作物,都能獲得充足養分,「所以雲林蒜頭全台最嗆辣,不是沒有道理。」他說。

    王貴仙惋惜地望向路邊稀疏的木麻黃說:「以前這裡都是防風林,老鷹、大型鳥類可以躲在裡面,吃農田間的蛇、青蛙,再去吃田裡的老鼠。如今防風林砍掉,老鷹和蛇、蝙蝠都消失了,只剩下麻雀、老鼠,農民只好噴藥防治,形成惡性循環。」他和父親溝通好幾年,才終於說服爸爸少用農藥。六年前,父親過世,他回家鄉接手爸爸留下來的四公頃農地。 

 

上下游3.jpg  

王貴仙六年前返鄉,堅持用自然農法、日曬稻穀,還要曬一周以上,讓每粒稻穀都吸進太陽味(攝影/林慧貞)

 

堅持古法日曬米曾窮得吃野草

    回鄉後,王貴仙除了奉行自然農法,還堅持傳統古法、用日光曬穀,為了不讓稻穀水分一下子被曬乾,每行穀的厚度比別人高好幾倍。從早上八點開始,每小時就要用耙子幫稻穀翻身,有長輩笑他「稻穀疊得比床還要高。」王貴仙的米,至少得曬足一周以上的日光浴,他說「這樣吃起來,才會有陽光的味道。」

    由於先天性小兒麻痹,王貴仙的雙手無法高舉,加上長時間在大太陽底下流汗工作,他很容易抽筋,每天要喝掉8公升的檸檬鹽水。在一旁幫忙翻爬稻穀的母親不斷碎唸:「幹嘛這麼辛苦?拿去給人家烘就好啦!」這個問題從他返鄉6年來,回答不下上百遍,但他依然露出爽朗的笑容,豪邁地說:「因為這樣,才能給朋友吃到最好吃的米啊!」 

          但辛勤的付出卻和回報不成正比。頭一年,他不知道如何行銷,只賣出兩、三百斤米,其餘全數繳交公糧,為了幫家中還債,他口袋中經常只剩幾十元硬幣,窮得拔田邊的鬼針草來吃,「幸好田邊水很乾淨,還有許多吳郭魚可以加菜。」王貴仙不改樂觀地說。 

    只是他不諱言,回鄉6年來,村子裡的長輩從未支持他,許多人也對他冷嘲熱諷,當他是傻子,連母親都責怪他,他曾一度想放棄,幸好交往14年的女友、小他一歲的馬意如,對他不離不棄,全力支持他、陪他回鄉務農。

 

上下游4.jpg  

馬意如(左)為了王貴仙(右)走出冷氣房,14年不離不棄,王貴仙感性地說,如果沒有她,自己可能早就放棄了(攝影/林慧貞)

 

女友首次下田拔草躺臥田溝休息被誤為屍體  

    王貴仙的人生充滿驚奇,連和女友相識都很戲劇性。14年前,馬意如的姊姊和王貴仙在網路上聊天,兩人約出來見面,馬意如被姊姊拉去做陪,「剛開始看他嚼著檳榔,叼根菸,心裡想:『這個人還是當點頭之交就好了』。」回憶起兩人第一次見面,馬意如仍止不住笑。她一開始對王貴仙一點好感都沒有,直到後來一同出遊,漸漸發現他是個很實在的人,還為了她戒菸、戒檳榔,連一度反對的馬家父母,都被他收服。 

    但父母不擔心女兒務農會吃苦嗎?南下探視女兒的馬意如媽媽得意地說,她自己15歲起,就開起跟自己一樣高的鐵牛車,「小孩不能寵,要做事。看她拿鋤頭的樣子,應該有得到我的遺傳。」

    馬意如為了和王貴仙一起打拚,辭掉飯店的工作,早些年和王貴仙全台奔波賣水果;6年前,陪他回口湖種田。馬意如第一次下田拔雜草,累得腰酸背痛,躺在田溝間休息;騎車經過的婦人,誤以為田間躺了具屍體,還趕緊找人來看。馬意如不諱言,認識王貴仙前,她是個整天待在冷氣房的都市小姐,會走到太陽底下工作,一切都是為了王貴仙。

 

上下游5.jpg  

馬意如的母親(右)自小幫忙農事,對女兒吃苦不感到憂心,偶爾還會和王貴仙的母親(左)一起來幫忙(攝影/林慧貞)  

    「真的很感謝她,在全世界都沒人支持我的時候,只有她還願意陪伴我。」王貴仙說:「若不是意如,我可能早就撐不下去了。」雖然從包得密不透風的斗笠花布,略顯生嫩的翻爬稻穀技術,看得出馬意如仍在適應農家節奏,但她堅定地說:「如果我不幫他,誰要幫他?!」

    最近兩年,以王貴仙和馬意如為名的「如仙米」,賣得越來越好;但馬意如擔憂,王貴仙的體力,恐無法長期持續負荷這麼辛苦的勞動。未來的路應該要怎麼走,兩人雖然還沒有共識,「但我還是希望可以給朋友吃到最好的東西。」王貴仙不斷重複地說。

 

上下游6.jpg  

王貴仙和馬意如攜手14年,「如仙米」賣得越來越好,雖然未來怎麼走,兩人都還沒有想法,但可以肯定的是,明年還吃得到「如仙米」(攝影/林慧貞)

 

上下游記者林慧貞  2013  09  25 日 瀏覽人次: 4231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曬水稻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王貴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